二月初春,塞北還未吐出新綠,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賀蘭草原上,兩位帶著FPV眼鏡的青年人聚精會神操作著無人機。無人機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,精確地從一排遮陽棚中間穿過。
操作無人機的一位青年,鼻梁高挺、眼窩深隧,留著精干發型,左耳戴著無線藍牙耳機,耳朵后倒勾著一副飛行員眼鏡;另一位則略顯憨態,一說一笑間眼睛彎彎,謙和的樣子。他們是阿拉善左旗公安局的輔警周敏和謝彥清,是警界無人機飛手,他們從固定崗位的業余時間中自行研究行業無人機和速度性、靈活性更強的穿越無人機。
追逐夢想全力以赴
周敏對無人機的興趣源自于小時候的飛行員夢,“夢想沒實現,就讓無人機替我實現吧。”周敏回憶2014年他駕駛的第一部無人機的初衷,“無人機突破了人類視覺局限,可以讓眼睛看得更遠。”周敏喜悅地說。近些年,無人機深受廣大愛好者追捧,周敏成為阿拉善左旗為數不多操作無人穿越機的弄潮兒。
謝彥清,則更喜歡無人機組裝,成為具備科技含量DIY高手。從幾個月微薄的工資中省出一部分購買正規廠家配件:飛控、電條、圖傳、電機、接收機……,按照自己喜歡的顏色和款式組裝,看圖說明或看網絡教學視頻,謝彥清認真研究仔細琢磨,精準連接線路和芯片,最終達到無人機的試飛成功。
自從有了謝彥清的加入,周敏的無人機駕駛經歷有了更多體驗,他說目前自己的愛好還比較小眾,所以也是孤獨的逐夢人,謝彥清的加入也使他的愛好插上了翅膀,兩人一起討論、攻克技術難關、挑戰更高的目標。而對于靦腆的謝彥清而言,無人機則是他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,不善言語的他利用業余時間沉浸式研究無人機組裝和焊接技術,從審美學和實用性上更精益求精,他還專門購置3D打印機,對一些易損耗的小配件進行建模制造。謝彥清說,無人機改變了他的生活,也讓他的愛好發揮在學習工作中。
夢想與工作環環相扣
無人機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,最早在軍事領域中使用;中國第一架無人機名為“長空一號”,于1966年首飛成功;1982年,中國西北大學研制出民用D-4型無人機,開創了國內無人機軍轉民的先河。在現實中,無人機也更多服務于警務工作,無人機的第二視角能夠達到人無法到達的地方,比如高空、巷道深處和密閉的室內,多用于禁毒、刑事偵查、轄區勘查、交通事故現場勘驗、大型活動巡邏及公安宣傳中,還可以在應急救援中投送水和食物。
通過掛載的熱成像攝像頭和高分貝喊話器等附件,無人機飛行與應用技能運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中,在封控的小區、核酸檢測的場所,協助警務工作發揮巨大作用。2021年10月,周敏操作無人機對封控小區的治安秩序及整體情況進行巡視巡查,同時對小區居民進行“居家隔離”的溫馨提示;利用無人機提醒核酸檢測的群眾,保持間隔距離、戴好口罩、提前準備健康碼,無人機高空無接觸作業,大大減輕了社區宣傳溝通的工作量,也降低了民警、社區工作人員與隔離群眾面對面接觸的感染風險。在日常警務中,無人機協助派出所對管轄片區進行區劃,獲取準確的圖像采集數據。
在周敏心目中,謝彥清是一位更厲害的角色,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無人機構造,精進無人機組裝和維修,并因無人機衍生學習3D打印技術,成為他在無人機領域探索的最佳搭檔。北京冬奧會期間,謝彥清通過建模自動成像技術打印出一個可愛“冰墩墩”,十分逼真,惟妙惟肖。當問到為什么會選擇無人機時,他靦腆地說:“人都得有追求,不是嗎?萬一實現了呢?”
致敬每一位追夢人,因熱愛而美好。